游泳深1度丨如何游得快?世锦赛打破世界纪录选手告诉你减阻才是王道
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游泳比赛 7月30日产生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——男子200米混合泳半决赛,莱昂-马尔尚 Leon Marchand以 1:52.69的成绩,大幅打破世界纪录。
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觉得自己在水中的波动(或指水下蝶泳腿、蝶泳及蛙泳的上下起伏)上力量很足,在游泳过程中阻力更小了,这非常有利于我后程的冲刺,我感觉非常好,过去两周我休息的很不错,赛前的训练量控制的也很好,在心理上做的也做好了准备,所以我感觉去冲一冲,努力去打破纪录。”
在感叹他半决赛惊人的表现时,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游泳知识,这才是观看比赛的意义。
一、混合泳的四种泳姿,减阻都是最重要的。
阻力小了,速度自然就快,这是流体力学决定的,也是竞技游泳最底层的基本功!谁能最大化减阻,谁就能赢得比赛。
1、评估游泳技术的最佳方式就是阻力系数,在各国游泳研究中,阻力系数被认为是衡量游泳技术有效程度的最佳指标,阻力系数越低,游泳技术就越有效。例如,在以流线型体态滑行时,或与水面保持平行时,做出游泳动作这时的阻力系数都最小。
2、大多数“看上去不错的”泳者,其阻力系数都低于1.0的平均值(就自由泳而言)。许多顶尖奥运选手的阻力系数也仅比平均值略低(如0.9)。
3、随着阻力系数的减小,游速会显著加快。例如,在游速为1.86码/秒(约1.7米/秒)时,阻力系数降低0.1会导致游速加快0.11码/秒(约0.1米/秒)。在游速约为2.19码/秒(约2米/秒)时,阻力系数降低0.1会造成游速加快近0.22码/秒(约0.2米/秒)。
4、阻力系数微小的改善会带来巨大的回报。由于阻力与游速之间存在着这一关系,即便是技术最精湛的泳者,也能从不断提升减阻技术中受益。
二、就算是普通泳者,也永远可以通过降低阻力系数实现相当可观的提速。
对于运动表现而言,阻抗力(流线型减小阻力)与推动力(划水产生推动力)同等重要。
应当首先掌握流线型动作(为了减小阻抗或阻力)还是推动型动作(为了加大推动力),则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。例如,如果一名泳者的双腿总是低于躯干,从而令身体横截面增大,那么,调整技术以抬高双腿,保持流线型,就能通过减小阻抗而快速提升运动表现。
而世界顶尖选手的身体条件普遍较好,非凡的水感以及核心张力,让他们能够较轻松的掌握游泳的基本功,而流线型减阻是竞技游泳中最基本的技术,许多顶尖游泳选手并非都能掌握是完美的流线型技术。谁能较好的掌握流线型姿态,再把划水技术作为重点来改善,谁就能最大化提高运动表现。
比赛中,他大幅度地压在世界纪录线上游,而看起来却并不吃力,哪怕是到了后半程,也没有很费力,这足以说明他所获得的技术进步充分发挥了作用。
另一方面,赛前保持良好的休息以恢复体力,训练量的精准控制,以及保持最佳心态,都为他打破世界纪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,这些也是中国选手们应该去参考和学习的宝贵经验。
世锦赛200自潘展乐预赛出局,是战术还是体能问题?